~懷念學習孫運璿當年踏實執行力~
台灣英文新聞 2013-12-25 03:24 PM
 
今年是前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孫運璿百歲冥誕紀念,面對當前台灣政治對立、經濟停滯、朝野內耗之時,讓國人更加懷念孫運璿的無私無我、全力付出及踏實的執行力。

一般人看到的孫運璿,是用專業、智慧與愛心,為國家、為台灣這塊土地付出全部的人,而孫先生參與的人生舞台劇,台灣電力的整建發展與經濟奇蹟是主要的情節,他是主角之一,也因為忘情,他在巔峰之際,付出了自己的健康。

就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在貨幣穩定與通貨膨脹不算嚴重的情況下,國民所得從民國六十六年的一一八二美金,上升到民國七十三年的三一三四美金,在六年內成長將近三倍,而這段期間台灣始終保持超過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國際譽為台灣經濟奇蹟,至今國人仍深深感念孫運璿的貢獻與風範。

回想過去以孫運璿為首的那群政務官,當初從大陸播遷來台,大半歷經過戰亂與動盪,皆面臨比現在更為嚴峻惡劣的環境與條件,對外的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能源危機等,都在在危及和考驗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而對內方面,民主化的浪潮剛剛萌芽,政治反對運動不斷衝撞政府統治的正當性。

孫運璿基金會董事長徐立德,曾參與那個時代的建設與成長,以近身的觀察,發現這群政務官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一、任事之勞、謀國之忠、無私無我,他們站在經濟建設的崗位上,都是以國家的利益與發展為依歸,沒有複雜的政商關係,不曾為己謀么。

二、高瞻遠矚,他們不看眼前,不管政治,而將眼光聚焦於未來,可以說沒有當初的遠見,就沒有台灣今天的高科技產業。

三、全心全力的付出,如果說用「工作狂」來形容這些人物,並不為過,因為內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驅動,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國家發展上的事情,同時清廉自持,不捲入政治上的紛擾,並且在蔣經國先生對專業人才的支持與愛護下,突破困境,台灣經濟可以說是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下,由起飛而成長,進而轉型,得到國際上普遍的肯定。

孫運璿一九六九年任經濟部長,一九七八年出任行政院長,危機時代承擔國政,是什麼樣的政策理路及政治性格,讓下一個十年即八○年代充滿經濟動能,乃至再攀高峰,回探歷史脈動,在人心惶惑、時代喧噪之時,卻見一條極端冷靜的政策理路,貫穿實踐。

六○年代台灣初嘗經濟長長果實,加工出口區成為對外貿易的櫥窗,但孫運璿甫上任經濟部長,不是承繼果實,而是思考變局,當時高度競爭的韓國,已生氣勃勃開發電子、化學等專業技術了,如何擺脫勞力密集產業、走向技術高端?是這位經濟部長給自己突破國家命運的第一道題目。

《工研院設置條例》在退出聯合國一年送進立法院,被賦以工業技術引領經營轉型的使命,但在對「財團法人」並無概念的年代,立法院砲聲隆隆,科技大老曹興誠時任經濟部技評會秘書,親見立委大罵孫運璿「以公化私,要不得、要不得」,而孫運璿在忍謗、受辱中,創設了此一國外高端技術人才回流的創新組織。

回想七○年代,恐怕國人只記得沸沸揚揚的十大建設,但同一時間,影響台灣近卅年的IC產業已悄然啟動,而一九七四年恰是經濟墜落谷底的一年,但也是孫運璿啟動積體電路計畫的一年。

值此之際一項一千萬美金的投資,怎會沒有反對聲浪!更難想像專家所說的「八○年代電子零組件將有百分之八十是利用積體電路」?多年後孫運璿給計劃負責人潘文淵博士的賀卡上,一句「批評不必在意」,淡淡道出風浪與風度。

承擔國政的孫運璿在掌握問題的同時,確立了方向,有目標有方法,聚合專才,忍受壓力,鼓舞信心,於是人才動起來,國家也動起來,把一個新的產業政策戮力做成了。

對照今日局面,世界環境變遷快速,民眾接觸國外訊息,對執政者的要求不斷改變,但無論世局如何轉變,關鍵在於帶頭的人,能否很踏實地把責任承擔起來,全心全力為這一塊土地做事,實應學習孫運璿的做事精神,特別是執行力。

劉志成 2013/1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