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裝支架 不會更長壽

研究顯示,與只靠服用藥物的心臟病患者相比,心臟支架療法並無長遠益處,也未能減少患者死亡率。這個發現令人重新質疑血管擴張術和安裝支架的價值。 圖為美國Boston Scientific公司製造、常用來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紫杉醇藥物釋放冠狀動脈支架」(Taxus)。(美聯社)

醫師:支架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殷偉賢則表示,光靠心內支架本來就不見得能延長病人壽命與降低心肌梗塞發生機率,卻能夠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殷偉賢表示,血管嚴重狹窄的病患,主要症狀是運動會喘、胸悶、心絞痛等,他們原本可能爬兩層樓就喘得很厲害,裝了支架後卻能恢復正常活動。

他比喻,這就和慢性心衰竭病患裝心律調節器一樣,可從此不再容易頭昏、昏倒,卻不見得能因此多活兩年,但「生命的品質完全不同」。

殷偉賢表示,支架是用來治療血管嚴重狹窄,本來就不是用來預防心肌梗塞,因為大約有半數心肌梗塞病患,血管狹窄並不嚴重,反倒是血管內皮斑塊較脆弱,容易破裂,導致局部形成血塊,直接堵死血管,引發心肌梗塞。

 

 

 


 心血管病友 看齊阿輝伯 【中時電子報 】吳慧芬/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去年植入塗藥心血管支架後,形成「活廣告」效應,病患紛起效尤,一砸就是10幾萬元,目的就是希望根治疾病,但醫師提醒,塗藥支架不是萬靈丹,臨床上已出現植入者,再度併發心血管狹窄的情況。

亞東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李愛先認為,李登輝這個「活廣告」當得不太好,這類多處心血管狹窄患者,應施以繞道術較容易解決問題,但「阿輝伯」影響力真的很大,不少病患不計代價,就是指名要裝「阿輝伯支架」。

李愛先說,國內引進的塗藥型心血管支架有兩種,再狹窄率約在5%至9.1%間,較未塗藥型支架的20%低,但不保證永久暢通血管,且所費不貲,單支支架即需自費約8萬至10幾萬元。

李愛先說,要打通狹窄的心血管,置放支架不是唯一方法,且有些患者根本不適合裝支架,比如說合併糖尿病史者、先前有慢性感染病史者、多處血管堵塞者、血管堵塞部位長度過長者等。

最近亞東醫院就發現兩起裝置塗藥支架後,在同一部位併發再狹窄的病例,其中一名60多歲男性,裝置塗藥型支架3、4個月,就誘發再狹窄病況,只好花6位數字的錢,再裝一支。

另一名50多歲男性裝置塗藥支架沒多久後,出現胸痛、血管再度狹窄情況,由於支架裝了就拿不出來,後悔也無濟於事。

亞東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李愛先說,裝置心血管支架,有免開刀優勢,但每裝置一支,該處心血管就有再狹窄的機會,因此,有多處心血管狹窄者,如李登輝等病患,最好用繞道手術來打通血管。

李愛先提醒,已裝置心血管支架者,應每半年至一年進行心血管檢查,以了解有無再度狹窄,一旦出現胸痛、頭暈等不適,就該及早就醫。

名人穿著、言行,常引人注意,甚至成為仿效的對象,但在醫療上,醫師提醒民眾,每個人是不同個體,病況、適應症不一,不該有盲目追逐或砸大錢就一定有效的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