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717.JPG

一樣地原始,保留純樸.

海鮮泡菜麵.jpg

午餐:泡菜海鮮麵。

IMG_1730.JPG

小犬10年前第一次學釣魚就是在此ㄛ~

該上工了~天然冰箱 

垂釣.挖竹筍.抓溪蝦◎任君挑選◎

IMG_1746.JPG

IMG_1749.JPG

從RV車窗外賞山景,聽蟬鳴。

雞腿煲仔飯.jpg

晚餐:雞腿煲仔飯~ 水果:聖女蕃茄,

邊聽 潺潺溪流聲...邊煮飯,

偶爾簡單過生活......

IMG_1756.JPG

宵夜豐收:溪裡自取~現撈啊!~人生樂事~

睽違一年再到此地,不貪心~才1小時就滿滿一盤過山蝦,

依照慣例~其餘小隻就寄放溪裡,明年才有緣相見~

說到捉蝦這檔事→可是除了工作外我最在行的本事,

從小學有記憶以來,70那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可沒假日這回事~

尤其是對老爸而言,

但只要有空~總會等到週六水電收工,

賴著今天過76歲的老爸,

兩人半夜12:00左右直驅至研究院路`

摸黑的溪邊撈滿滿一鍋,才回家請媽炒來吃 ,

雖然半夜常作惡夢@@"

但這可是我和老爸間→最開心快樂的秘密ㄛ!

這功夫肯定不能失傳,當然已傳授給小犬了啦!

IMG_1759.JPG

蘭平千里~遠眺貢寮.福隆海邊一帶 ,

IMG_1760.JPG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

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

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

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

群山分層而立,

下圖↓辭職嶺古道後段不明顯~不宜貿然進入~

IMG_176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