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5456_10153105488796847_2006539959742279105_o.jpg

早期,此漁法在本地俗稱『杓仔船』。

中期,主要是因為漁民利用燃爆臭油(煤油)的方式來集中魚群,

但因亮度不足,後期,再演變為[以電土]替代。

漁民先以手電筒燈光尋找、確定魚群位置,

再打開活栓,使先前溶於水的電土產生乙炔氣,

順著導管噴出、點火產生「強光巨響」,此漁法因而被稱為「蹦火仔」,

待集中的魚群躍竄出水面吃火,即以叉手網撈起。

 

此漁法只在夜間進行,

早期固定自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當天開始作業,

至八月中秋為止,現今大都在端午出海至白露結束。

漁場由淡水、富基、草里、濆水、跳石、罟寮至野柳、瑪鋉等處,

距岸三浬之沿岸區域,有時亦遠至基隆市區之八斗子,及瑞芳之鼻頭角一帶,

近些年來大都在富基、草里、濆水、跳石、罟寮至野柳,漁獲以青鱗仔為主。

1437149816125.jpg

                 磺港蹦火仔-漁業人文導覽/魚法保存體驗

                            第一次體驗~很新鮮!

感受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分享在地人文的悲情與希望

1437149783425.jpg

P_20150718_174401_HDR.jpg

P_20150718_174700_HDR.jpg

P_20150718_174115_HDR.jpg  

P_20150718_174647_HDR.jpg

P_20150718_174002_HDR.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